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并对其指标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领域;重点就国家已颁布的六个电能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阐述电能质量的几种改善方法与措施;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稳态时的电压质量问题;文章还就电能质量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提出系统化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治本"途径,以解决动态电能质量问题。得出结论:运用FACTS和电力新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系统地综合补偿,将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有效解决途径。
1 电能质量概念
电能质量包括四个方面的相关术语和概念:电压质量(Voltagequality)即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间的偏差(偏差含电压幅值,波形和相位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电流质量(Current quality)即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定频率、正弦波形要求,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 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并降低网损;供电质量 (qualityofsupply)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个方面: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包括供电企 业对用户投诉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等;用电质量(qualityofconsumption)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它反映供用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用电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地,电能质量的定义: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这个定义简单明晰,概括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成因和后果。随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即变频装置、电弧炉炼钢、电气化铁道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造成对电能质量的污染与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电能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2 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参考IEC标准、从电磁现象及相互作用和影响角度考虑给出的引起干扰的基本现象分类如下:
(1)低频传导现象: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与电流不平衡,电压暂降与短时断电,电网频率变化,低频感应电压,交流网络中的直流;
(2)低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
(3)高频传导现象: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单向瞬态、振荡瞬态;
(4)高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电磁场(连续波、瞬态);
(5)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以上电力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稳态现象可以利用幅值、频率、频谱、调制、缺口深度和面积来描述,非稳态现象可利用上升率、幅值、相位移、持续时间、频谱、频率、发生率、能量强度等描述。
保障电能质量既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供电企业应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用户(拥有干扰性负荷)应尽的义务,即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安全用电;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电能质量指标国内外大多取95%概率值作为衡量依据,并需指明监测点,这些指标特点也对用电设备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电气设备不仅应能在规定的标准值之内正常运行,而且应具备承受短时超标运行的能力。
3 电能质量标准
综合新颁布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低压电能质量标准分5大类13个指标。
(1)频率偏差:包括在互联电网和孤立电网中的两种;
(2)电压幅值:慢速电压变化(即电压偏差);快速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暂降(是由于系统故障或干扰造成用户电压短时间(10ms~lmin)内下降到90%的额定值以下,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会使用户的次品率增大或生产停顿);短时断电(又称电压中断,是由于系统故障跳闸后造成用户电压完全丧失(3min,电压中断使用户生产停顿,甚至混乱);长时断电;暂时工频过电压;瞬态过电压;
(3)电压不平衡;
(4)电压波形:谐波电压;间谐波电压;(由较大的波动或冲击性非线性负荷引起,如大功率的交一交变频,间谐波的频率不是工频的整数倍,但其危害等同于整数次谐波)。
(5)信号电压(在电力传输线上的高频信号,用于通信和控制)
我国迄今为止已颁布了6项电能质量指标的国标,概述如下:
3.1 电压允许偏差
用电设备的运行指标和额定寿命是对其额定电压而言的。当其端子上出现电压偏差时,其运行参数和寿命将受到影响,影响程度视偏差的大小、持续的时间和设备状况而异,电压偏差计算式如下:
电压偏差(%)=(实际电压一额定电压)/额定电压X100% (1)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l2325-1990)规定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用户受电端供电电压的允许偏差为:
(1)35kY及以上供电和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为额定电压的正负偏差
绝对值之和不超过10%;
(2)10kV及以下高压供电和低压三相用户为额定电压的+7%~-7%;
(3)220V低压单相用户为额定电压的+7%~-10%。
衡量点为供用电产权分界处或电能计量点。
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综合考虑了设备制造和电网建设的经济合理性后,对各类用户设备规定了如上的允许偏差值,此值为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工业企业中,改善电压偏差的主要措施有三:
(1)就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及时调整补偿量,无功负荷的变化在电网各级系统中均产生电压偏差,它是产生电压偏差的源,因此,就地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及时调整补偿量,从源上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措施。
(2)调整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在铭牌规定值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同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使其超前或滞后运行,就能产生超前或滞后的无功功率,从而达到改善网络负荷的功率因数和调整电压偏差的目的。
(3)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从总体上考虑无功负荷只宜补偿到功率因数为0.90~0.95,仍然有一部分变化无功负荷要电网供给而产生电压偏差,这就需要分区采用一些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就是有效而经济的办法之一。
3.2 公用电网谐波
谐波(Harmonic)即对周期性的变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得到频率为大于1的整数倍基波频率的分量,它是由电网中非线性负荷而产生的。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29-1993)中规定了各电压等级的总谐波畸变率,各单次奇次电压含有率和各单次偶次电压含有率的限制值。
该标准还规定了电网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2~25次)注入的允许值;而且同一公共连接点的每个用户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按此用户在该点的协议容量与其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之比进行分配,以体现供配电的公正性。
3.3 电压波动和闪变
电压波动(Fluctuation)即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的变动或连续的改变;闪变(Flick)即灯光照度不稳定造成的视感,是由波动负荷,如电弧炉、轧机、电弧焊机等引起的。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l2326-2000)是在原来标准GBl2326-1990的基础上,参考了IEC电磁兼容(EMC)标准IECTl00-3-7等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由波动负荷引起的公共连接点电压的快速变动及由此可能人对灯闪明显感觉的场合,该标准规定了各级电压下的闪变限制值。
3.4 三相电压不平衡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1995)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由于负序分量而引起的PCC连接点的电压不平衡,该标准规定: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每个用户不得超过1.3%。而且该标准还解释:不平衡度允许值指的是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小方式下负荷所引起的电压不平衡度为最大的生产(运行)周期中的实测值,例如炼钢电弧炉应在熔化期测量等。在确定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指标时,该标准规定用95%概率值作为衡量值。即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允许值,对于波动性较小的场合,应和实际测量的五次接近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对比;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场合,应和实际测量的95%的概率值对比;以判断是否合格。其短时允许值是指任何时刻均不能超过的限制值,以保证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正确动作。
3.5 电网频率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1995)中规定:电力系统频率偏差允许值为o.2Hz,当系统容量较大时,偏差值可放宽到+0.5Hz~-0.5Hz,标准中并没有说明系统容量大小的界限,而在《全国供用电规则》中有规定:"供电局供电频率的允许偏差:电网容量在3GW及以下者为0.2Hz;电网容量在3GW以上者为0.5Hz"。实际运行
中,我国务跨省电力系统频率都保持在+0.1Hz~-0.1Hz的范围内,这点在电网质量中最有保障。
3.6 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由于开关操作或雷击等原因引起,暂时过电压与瞬态过电压是直接危及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只是对电器设备的耐压水平进行考核,而对电网中实际产生的过电压水平则无限制。电网的过电压水平也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GB/T18481-2001标准主要根据GB311.1,按过电压的波形特点分为两大类,因为是过电压波形,幅值和持续时间决定了对设备绝缘和保护装置的影响。"暂时过电压"是指其频率为工频或某谐波频率,且在其持续时间范围内无衰减或衰减慢的过电压;"瞬态过电压"为振荡的或非振荡的,通常衰减很快,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且为缓波前的(例如一些操作过电压)或几十个微秒且为快波前的(如雷电过电压)的过电压。虽然"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通常分别由操作(或故障)及雷电放电所引起,但其波形特征未必总是如此。例如:当变压器一侧有雷电波作用时,经绕组间耦合的电感性传递过电压,会有接近于操作过电压的缓波前;而当单相接地时,依照相间的电磁耦合,可在正常相上产生接近于雷电过电压的的快波前。因此,本标准中所谓的"操作"、"雷电"过电压是指可分别用缓波前的操作冲击和快波前
的雷电冲击来代表的过电压。
4 电能质量污染的治理
4.1 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首先要掌握供电网络运行状态,对电能质量开展实时监测,以掌握其动态;第二是分析诊断其变化,即在详细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对电网结构的固有谐振特性进行计算与分析,排除虚假的谐波干扰;第三是开展系统的合理设计和改造,变电站的设计和投运以及新的电力用户投运之前都要进行谐波源负荷及电能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咨询,线路网络改造和建设也要结合运行负荷的特点和措施,以降低线损,降低设备损失事故,最后才是开展滤波装置或无功补偿装置的研制、调试和现场测试,以了解治理后的效果,并总结经验。
4.2 SVC装置
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SVC装置是一种快速调节无功功率的装置,已成功地用于电力、冶金、采矿和电气化铁道等冲击性负荷的补偿,它可使所需无功功率作随机调整,从而保持在非线性、冲击性负荷连接点的系统电压水平的恒定。
Qi=QD+QL-Qc (2)
式(2)中Qi、QD、QL、Qc分别为:系统公共连接点的无功功率、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可调(可控)电抗器吸收的无功功率、电容器补偿装置发出的无功功率,单位均为kvar。
当负荷产生冲击无功△QD时,将引起
△Qi=△QD+△QL+△Qc (3)
其中△Qc=0,欲保持△QC不变,即△Qi=0,则△QD=-△QL,即SVC装置中感性无功功率随冲击负荷无功功率作随机调整,此时电压水平能保持恒定不变。
SVC由可控支路和固定(或可变)电容器支路并联而成,主要有四种型式:
(1)可控硅阀控制空芯电抗器型(称TCR型)SVC,它用可控硅阀控制线性电抗器实现快速连续的无功功率调节,它具有反应时间快(5~20ms)、运行可靠、无级补偿、分相调节,能平衡有功,适用范围广,价格便宜等优点。TCR装置还能实现分相控制,有较好的抑制不对称负荷的能力,因而在电弧炉系统中采用最广泛,但这种装置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和光导纤维技术,对维护人员要专门培训提高维护水平。
(2)可控硅阀控制高阻抗变压器型(TCT型),优点与TCR型差不多,但高阻抗变压器制造复杂,谐波分量也略大一些。由于有油,要求一级防火,只宜布置在一层平面或户外,容量在30Mvar以上时价格较贵,不能得到广泛采用。
(3)可控硅开关控制电容器型(TSC):分相调节、直接补偿、装置本身不产生谐波,损耗小,但是它是有级调节,综合价格比较高。
( 4)自饱和电抗器型(SSR型):维护较简单,运行可靠,过载能力强,响应速度快,降低闪变效果好,但其噪音大,原材料消耗大,补偿不对称电炉负荷自身产生较大谐波电流,无平衡有功负荷的能力。
4.3 无源滤波装置
该装置由电容器、电抗器,有时还包括电阻器等无源元件组成,以对某次谐波或其以上次谐波形成低阻抗通路,以达到抑制高次谐波的作用;由于SVC的调节范围要由感性区扩大到容性区,所以滤波器与动态控制的电抗器一起并联,这样既满足无功补偿、改善功率因数,又能消除高次谐波的影响。
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滤波器种类有:各阶次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二阶宽颇带与三阶宽频带高通滤波器等。
1)单调谐滤波器:一阶单调谐滤波器的优点是滤波效果好,结构简单;缺点是电能损耗比较大,但随着品质因数的提高而减少,同时又随谐波次数的减少而增加,而电炉正好是低次谐波,主要是2~7次,因此,基波损耗较大。二阶单调谐滤波器当品质因数在50以下时,基波损耗可减少20~50%,属节能型,滤波效果等效。三阶单调谐滤波器是损耗最小的滤波器,但组成复杂些,投资也高些,用于电弧炉系统中,2次滤波器选用三阶滤波器为好,其它次选用二阶单调谐滤波器。
2)高通(宽频带)滤波器,一般用于某次及以上次的谐波抑制。当在电弧炉等非线性负荷系统中采用时,对5次以上起滤波作用时,通过参数调整,可形成该滤波器回路对5次及以上次谐波的低阻抗通路。
4.4 有源滤波器
虽然无源滤波器具有投资少、效率高、结构简单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在现阶段广泛用于配电网中,但由于滤波器特性受系统参数影响大,只能消除特定的几次谐波,而对某些次谐波会产生放大作用,甚至谐振现象等因素,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将滤波研究方向逐步转向有源滤波器(Active PowerFliter,缩写为APF)。
APF即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向电网注入与谐波源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使电源的总谐波电流为零,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电流的目的。它与无源滤波器相比,有以下特点:
a.不仅能补偿各次谐波,还可抑制闪变,补偿无功,有一机多能的特点,在性价比上较为合理;
b.滤波特性不受系统阻抗等的影响,可消除与系统阻抗发生谐振的危险;
c.具有自适应功能,可自动跟踪补偿变化着的谐波,即具有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等特点。
4.5 系统化综合补偿技术
近段时间提出的系统化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治本"途径。对于稳态时的电压质量问题有许多成熟的措施加以解决;但对于动态电能质量问题,依靠传统的无功补偿和常规的滤波装置则不能有
效地解决,因为诸如电压跌落(sags)、浪涌(surge)、电压脉冲(impulse)与瞬时供电中断(outage)这类电能质量问题持续的时间很短、变化很快,并且有的电能质量问题还伴随着部分甚至全部的有功损失等情形。
作为FACTS(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与配电系统应用的延伸一DFACTS技术(又称Custompower技术)已成为改善电能质量的有力工具,该技术的核心器件IGCT,它比GTO具有更快的开关频率,并且关断容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因此DFACTS装置具有更快的响应特性。目前DFACTS装置主要有: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配电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固态切换开关(SSTS)等。
STATCOM在SVC装置基础上,克服了由于呈恒阻抗特性,使得在电压低时,无法提供所需的无 功支持,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而且占地面积大,过多的SVC易引发系统振荡的弊端,STATCOM的无功电流输出可在很大电压变化范围内恒定,在电压低时仍能提供较强的无功支撑,并且可从感性到容性全范围内连续调节,使得其无功输出相当于同容量SVC的1.4~2倍;因STATCOM的灵活调压,还可以大大减少变压器分接头的切换次数,从而减少分接头故障次数,另外,STATCOM还可以抑制电压闪变,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水平,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已有的技术,发展STATCOM应是解决我国电压稳定问题的有效手段,并且也是DFACTS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DVR则是目前保证对敏感负荷供电质量非常有效的串联补偿装置,因为它通过自身的储能单元,能在ms级内将电压跌落补偿至正常值,因此是抑制动态电压干扰的有效补偿装置,它主要由储能单元、DC/AC逆变器模块、连接变压器等部分组成,储能容量可根据用户电压跌落统计数据确定,逆变器的模块一般采用由IGBT构成三相全桥结构,采用PWM调制方式,这种结构控制灵活,便于分相补偿。因而DVR与消除电压跌落,提高大型综合性敏感工业负荷的供电质量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SSTS一般与D-STATCOM配合使用,用于保障由多回独立馈线对重要负荷的供电质量,当馈线发生故障或电压跌落时,利用SSTS的快速切换特性(切换速度不到半个周期)将重要负荷切换到由另一条馈线供电,切换期间D-STATCOM可向重要负荷提供1~2个周期的电能支撑。
5 结语
随着电力电子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应用,一些新型电力负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企业和用户共同关心的课题。当今威胁信息电力质量的主要干扰除了谐波、电压波动外,更多为人们所关注的将是电压暂降和短时断电、电压闪变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我们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深入调研、现场实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ACTS和电力新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系统化地综合补偿,这将是今后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最根本途径。
源于科技,创新不止。襄阳源创电气有限公司电话:13508662630.
TAG:电能质量的性能指标与改善方法
地址:
http://www.shuizugui.net/xinwendongtai/gongsixinwen/252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襄阳源创电气)